当时光的指针指向抗战胜利80周年,那段山河破碎、浴血奋战的历史依然刻骨铭心。80年前,全体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、以血肉之躯筑长城,历经14年不屈不挠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。“铭记历史、缅怀先烈、珍爱和平、开创未来”这十六字箴言,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,更是对未来的昭告——历史不会忘记,英雄永载史册,珍爱和平生活,共创美好未来!
铭记历史 是对民族根脉的守护
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,抗日战争无疑是最为悲壮而辉煌的篇章之一。这场持续十四年的民族存亡之战,不仅重塑了中国的命运,更是对"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"理念的诠释。铭记抗战不是要延续仇恨,而是要让后代知晓:我们的民族曾面临怎样的绝境,又是怎样凭借不屈的意志绝地反击。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这段历史,会发现铭记抗战精神绝非简单的怀旧,而是守护民族根脉的必然选择。一个民族的尊严,从来不是靠妥协换来的,国家的强大才是抵御外侮的根本。
缅怀先烈 是对精神基因的传承
“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,有了英雄而不知敬重的民族更是不可救药的。”当胜利的号角穿越八十年风雨,依然能唤醒心底最深沉的力量。那是卢沟桥上永不熄灭的烽火,是平型关下响彻山谷的冲锋,是血战台儿庄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”的决心,是百团大战撕开日寇封锁网的勇气和热血。英雄的脊梁撑起了“不做亡国奴”的呐喊。“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,海不清,石不烂,决不半点改变”,张自忠将军用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忠诚。“区区日本四岛,断无亡我中华之力”,杨靖宇烈士用他35岁的生命证明:有一种信仰,能让草根棉絮撑过寒冬。缅怀,不是沉溺于悲伤,而是读懂他们为何而战:为了后代不用再经历颠沛,为了这片土地能真正挺直脊梁;传承,也从不是空洞的口号,是把“家国”二字刻进日常,是在平凡里守住那份坚韧与担当。
珍爱和平 是对鲜血教训的敬畏
经历过战争的民族,最懂得和平的珍贵。80年前的胜利,终结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,也让世界看到:和平从不是历史的常态,而是需要主动捍卫的成果。今天的世界,局部冲突仍在发生,霸权主义阴魂不散,历史早已告诉我们:霸权主义是和平的死敌,局部冲突的根源藏着强权的算计。我们珍视当下的安宁,更要清醒地看到,捍卫和平从来不是被动等待,而是对霸权说“不”的勇气。“尊严只在剑锋之上,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”,今天的中国正以强大综合国力为后盾,在世界的舞台上赢得真正尊重。我们热爱和平,但绝不惧怕战争;我们主张对话,但必须立足于实力。中国近代史上的"弱国无外交"教训深刻,今天的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。
开创未来,是对历史承诺的践行
历史的接力棒终究要交到新一代手中。从抗战时期的“救亡图存”到新时代的“民族复兴”,目标从“活下去”到“强起来”,变的是历史坐标,不变的是深植于骨的精神根系。 当年,他们用血肉之躯回答“民族危亡怎么办”;如今,我们用创新突破回应“强国之路怎么走”。从实验室里的通宵灯火,到乡村振兴的泥泞脚印,从守护边疆的风霜铠甲,到国际舞台的自信发声,新一代的奋斗,都是对先辈精神的最好注解。历史的接力棒,从来不是简单的传递,而是精神的重生。只要那份家国情怀的底色不变,民族的接力赛就永远有最坚实的脚步。
硝烟远去,精神永存。作为军工行业的重要力量,洛铜人应始终铭记:抗战精神里,有“工业救国”的坚韧,有“为国铸器”的担当,更有“民族大义高于一切”的赤诚。今天我们以科技创新挺起民族工业脊梁,变的是时代考题,不变的是“把一切献给国家”的初心。在合金材料的研发车间,我们传承着“精益求精”的匠心——每一次成分调试,都是对“军工品质”的坚守,为国防重器筑牢材料根基;在生产攻坚的第一线,我们延续着“迎难而上”的拼劲——每一个技术突破,都是对“自力更生”的践行,让关键领域不再受制于人。我们以合金为笔,以匠心为墨,在新时代的答卷上续写着“工业强国”的篇章,让抗战精神在每个车间每座厂房生根发芽,在强国征程中开花结果——这,就是洛铜人对历史的回应,对民族的承诺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 ,非商用,侵删
版权所有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 豫ICP备2024094380号-1
地址: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50号